了解“儿童孤独症”,”守护儿童健康你知道“儿童孤独症”吗?
2025年4月2日是第 18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宣传主题“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孤独症群体用科学理解和温暖关爱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 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据北美、欧洲和亚洲学学研究显示,孤独症的患病率为 0.02%~0.12,此病以男孩多见。
什么原因会导致孤独症?
孤独症的病因尚未阐明,学界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及围生期并发症、神经解剖学神经生化及免疫学因素等有关。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在婴儿期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或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甚至拒绝父母的拥抱和爱抚,在得到别人的关爱时也没有露出愉快和满足感。分不清亲疏关系,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受到伤害时不会寻求父母的安慰。患儿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不关注也不参与同伴的游戏和其他活动。即使被迫与同伴在一起活动,不会主动接触别人,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之中。
2.兴趣狭窄、行为刻板 患儿对正常儿童所喜爱的活动、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却对非玩具的物品有特殊兴趣和迷恋,尤其是圆的或可以旋转的物品,并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一些患儿还有刻板行为,如重复拍手,不停地转圈、跺脚、舔墙壁等。
3.语言交流障碍患儿语言发育明显的落后于同龄儿童,这是多数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患儿在 2~3 岁时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和最简单的句子,不能用语言进行人际交流。4~5岁开始说单词、简单的句子,但不会使用代词或错用代词,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自己说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和感情,讲话内容也常与当时的情境缺乏联系。不会主动地找人交谈,也不会向他人提出问题常有模仿语言或刻板语言,如重复别人刚说过的话,或反复询问同一个简单的问题。孤独症的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一旦确诊儿童孤独症的患儿应立即干预,早期行为的干预和教育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不良预后。
干预应该是多方位的,综合社交、智力情绪、行为、运动等诸多方面,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针对性个别化训练。并且强调和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干预的重要性。最后,对于伴有严重情感障碍、癫痫、冲动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的儿童应该积极使用药物治疗。结语
孤独症儿童的成长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是通过早期干预、良好的沟通环境、社交技能训练、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专业的医疗支持,我们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孤独症儿童都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的理解、关爱与接纳,为他们创造更加友好、包容的环境,展现他们独特的才能和潜力,谱写多彩的生活。